近日,大悟法院民二庭灵活运用亲情调解与送达普法相结合的方式,成功化解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。面对“失联”的承租人杨某,办案团队巧借杨某爷爷的亲情力量,促使杨某主动支付租金,原告撤诉,实现了案结事了。
2024 年 10 月,杨某从某数码科技公司租赁一台 99 新 22 款iPadPro11 英寸平板,支付部分租金后“玩失踪”,拒接电话、不续租金也不还设备,公司无奈诉至法院,要求杨某支付租金并归还平板。
立案后,杨某一直拒接电话,电子送达、短信送达、邮寄等方式均无法向杨某送达应诉材料,办案团队遂决定上门送达。送达人员上门时,仅杨某爷爷在家。老人因担心影响孙子,起初抵触沟通,拒绝提供信息,不愿配合。送达人员耐心说明:“您孙子因租赁平板未还被起诉,需向他送达应诉材料 。”老人回应:“我不知他在哪,法院找他干啥。”
僵持不下,为了顺利送达,法官一边安抚老人情绪,强调案件系民事纠纷无需过度紧张;一边结合案情普法,详细阐释不还租赁物、拒付租金的法律后果,告知拖延会让事情更复杂。在听完法官的耐心释法明理后,老人表示:“租东西不还肯定不行,我马上劝孙子还 。”老人主动配合提供杨某联系方式,做中间人劝导孙子归还平板、支付租金。2025 年 8 月 12 日,原告反馈杨某已主动付租金,遂申请撤诉。
此次案件中,大悟法院以“送达+普法”联动模式,既高效推进案件送达,又使亲情与法律融合化解矛盾,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,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力度,为类似涉“失联”当事人纠纷的化解提供了实践范例。